智慧农业
近几年来,“信息化”和“人工智能”不仅是两个使用率非常高的时髦词汇,也变成了很多行业的核心词汇和努力方向。同样地,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帮助下,智慧农业离我们越来越近。
进入21世纪,我国农村人口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而大量涌入城市,2011年,中国大陆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。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的改变,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:“谁来种地?”
2016年,国务院发布《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(2016-2020年)》,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,我国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。近年发布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》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(2019—2025年)》等,都对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。2019年,国家支持在一些省、市、自治区开展示范,建设“农业信息高速公路”。因此,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从“以人为本”的传统农业向“以智能机械为本”的未来农业的快速转型期。“让机器来种地、管地”也成了破解“谁来种地”发展瓶颈的出路。
无人机、智能机器人、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,将使农业进入数字化、精准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农业时代。我们可以把数据平台看作是智慧农业的“大脑”,它通过数据应用服务和集成系统来获取和分析数据并进行决策,从而指导农业生产。因此,未来的农民将和锄头、水泵说“拜拜”,因为他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来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。
毫无疑问,未来的农场将是无人农场,未来的农民将在电脑上、甚至手机上指挥各种智能机械,有条不紊地完成种庄稼、长庄稼和收庄稼的工作。
春天,无人驾驶的农机和机器人在田野里协同作业,在翻整土地的同时精准施用根据土壤成分和作物需要而制备的肥料,多机联动完成播种和育苗的各个步骤。通过无人机和各类传感器、摄像头来监测和掌握农田的水、肥、温度、作物长势、病虫害等信息,经过“大脑”处理后,针对不同的地点、农作物、甚至不同的植株,形成特异的工作方案,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按需灌溉、准确施肥以及病虫害精准生物防治。
秋天,到了收获的季节,自动化设备可以提前喷施落叶剂,并在采收的同时加以生物保鲜处理并打包,转入流通环节,进入农业物联网,使优质、安全、绿色的农产品及时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。
和传统农业相比,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未来农业将是集约化、规模化、环境友好型的高效农业,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生产方式变革。因此,农业成了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,未来的农场是无污染绿色生态农场,农民也将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。
更多资讯:植物工厂
新闻中心